第053章:岳父
萧空宁在新婚中,就不能正常履行总督的政务了,各级衙门都会节流文案,以减轻总督的负担。但是总会有重要的需要他处理,比如说渤海营的军务还是需要总督决策的。
虽然他对于军事外行,一般情况他不会指手画脚瞎指挥,但是知情权是必须有的,这个别人不能代替,他也不允许被架空。
所以,尽管在新婚中,他每天还是要抽时间到正堂批阅呈文。
到了正月十五,也是他新婚假期的最后一天,吃过早饭他就到正堂处理公文了。他一进门就看到韩德让已经等在那里了,他连忙施礼:“韩大人您好!您有事召唤一声即可,何必登门呢?这可是怠慢您了。”
韩德让:“别客气了,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,当然是有事啊。”
二人分宾主坐定,萧空宁亲自给他倒了茶,说道:“大人您请说。”
韩德让:“那好,我就长话短说了。记得你说过的,等你办完婚事就发兵平定渤海。今天是正月十五了,大喜的日子也过了,是不是该发兵了呢?”
韩德让很迫切呀,比辽东的官员更上心。究其原因嘛,一个是怕耽误他回京时间,另一个恐怕的盯着那三门火炮了,迫不及待的想拿到手。
萧空宁:“呃,是为了这个事啊。您别急,今天夜间渤海营就出动了,明天凌晨在预定地点登陆,如果没有意外,午时可以抵达兴辽国的王城。明晚,至多后天上午就会有战报。”
韩德让:“啊?这么快!”
尽管在大婚期间,渤海营的战报还是及时送到总督府的,萧空宁是勤政之人,他能及时知道情况,必要的指示也能及时下达。
萧空宁:“记得大人关心那三门火炮,您的炮手赶紧派过去还来得及。”
一听这话韩德让就笑了:“不瞒你说,我一个什的炮手早就在渤海营的炮队中了。”
“呃,韩大人果然名不虚传,遇事先机在手,定然百战百胜!下官佩服!”
“哪里,哪里呀。制台大人谬赞了。”
恭维的话谁都爱听,萧空宁不失时机地捧场。
实际上,韩德让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掌握那三门火炮了,炮兵都派过去了,那就是不松手了,渤海战事一完就立即带走。
萧空宁一直想知道的是自己这桩婚事背后的谜团,特别是韩姑娘父亲为何一直不露面。今天便是难得的机会,趁着韩德让高兴,正是开口的良机。他立即发问:“韩大人,下官心中一直有个疑惑,还望您不吝赐教。”他将茶盏轻轻搁在案上,目光恳切。
韩德让抬手示意:“但说无妨。”
萧空宁“为何直到成亲当日,我才得以拜见岳父母?其中可有隐情?”萧空宁话音未落,便见韩德让眉头微皱,不过很快又恢复了从容。
韩德让靠回椅背,指尖叩击着扶手,思考一会,然后他说道:“这事儿我本就打算寻个时机与你详谈。实不相瞒,这桩婚事是我向皇后娘娘求来的。”
他顿了顿,目光望向远处,“韩姑娘的父亲,是我的救命恩人。我不过是想尽些绵薄之力,为恩人之女寻个好归宿。”
萧空宁喉间发紧,强压下心中翻涌的情绪。原来从始至终,自己不过是这场报恩棋局中的一枚棋子。
“韩姑娘是我的堂妹,更是我恩人的女儿,以韩姑娘的才貌品行,配你制台大人绰绰有余。所以这桩姻缘对你我都是美事。”
萧空宁听着可有点不是滋味,既然为我好,尊重我,可我一直没感觉呀!我的感觉就是被人耍了。但是又能如何?韩德让的地位特殊,一人之下万人之上。在韩德让的面前他萧空宁算个啥?漫说还有皇后参与其中,萧空宁所有的不满都必须存在肚子里,不得有任何表示。
似是察觉到对方的沉默,韩德让继续说道:“你岳父在战场上是员虎将,是万人敌,冲锋陷阵无人能挡。”
他端起酒盏轻抿一口,继续说道:“可惜太过憨直,只知勇猛向前,从不懂得战场上也要张弛有度,他战局不利也不后退。若非鸣锣收兵,就算身陷重围也毫无畏惧。”
“竟有此事?”萧空宁忍不住惊叹。
“可别当他是糊涂人,他只是少算计。”韩德让放下酒杯,神色郑重地继续说道:“他是我三叔,跟随我征战多年,战功赫赫。当年在战场上。。。。。。”
说到此处,他神色凝重,“我军遭敌军埋伏,中军被围。我的坐骑受伤将我甩落,手臂骨折,身边只剩三名护卫。是三叔将战马让给我,他脱掉沉重的铠甲徒步而行,手握腰刀杀出重围。为了掩护我渡河,他带着十几个步卒死守河岸,最后身中数箭,士卒全部战死,他也重伤昏死过去。他被救回来之后,好不容易保住一条命,可是左腿落下残疾,走路样子太难看,从此他远离了战场。”
韩德让的声音渐渐低沉,显然心情沉重:“如今他行动不便,说话又直来直去。你身为制台,要周旋于官场,有这样一个岳父,如何应付场面。我这般安排,也是为你着想啊!”
萧空宁望着案上茶盏,良久才缓缓开口:“多谢韩大人思虑周全。”他眼底的复杂神色一闪而逝。
韩德让从总督府出来直奔兵营,他立刻集合军队,检查粮草和马匹车辆,期间萧空宁率领辽阳官员设宴为他饯行,两日后韩德让带领他的人马向锦县辽河口而去。
。。。。。。
平定渤海地区的战争开始了,按计划进攻的主力部队是从海路绕过山海关,直指兴辽国的王城,因此船只就是关键了。
经过近半年的准备,这次出征时,渤海营已经拥有三百料以上的大船七艘,小船十几只,组成了辽国最大的一支舰队。这些船只中有不是辽东的,是出海航行中遇到的渔船,被看中了,通过协商征调来的。所谓的协商就是花银子租借,不是无礼抢夺。
所谓辽国最大的舰队,是绝对不能于宋国比较的。宋国在南方,虽然不重视海洋,但是以长江为代表的水上交通发达。宋国有更多的船只,并且船只更大。如果于宋国做比较,辽国这点船不值得一提。
在长达半年的准备中,最主要的是让辽东这些“旱鸭子”适应船上的生活,选择不晕船的人是重要的一项。
从来没上过船的人,晕船的很多。晕船的反应很强烈,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站不住。有一个晕船的,还需要两三个人帮助他,出现非战斗减员,并且影响士气。
晕船的人,经过多次乘船是可以适应的,也有无法适应的人,那就要替换下来,从而确保战斗力。
还有马匹也是一样有晕船的,马匹晕船情况更糟糕,它会烦躁地乱蹦乱跳,如果挣脱了缰绳更危险。选择马匹也是重要的一项。
。。。。。。
萧空宁除了关注渤海的战事之外,对他岳父的安置也很费心。留在辽阳城里是不行的,说不得什么时候就会闹出事端,因此必须要离开辽阳城,同时还不能太远。亲属嘛总要关照,还要常探望。
最后选中了一个村子叫三宝屯,是个比较大的村子,有几十户人家,还有集市。
什么叫“集市”,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。就是在一个范围内选几个比较大的村镇,按日期一到十轮流开设农贸市场。比如“逢一开集”,就是每月的初一日、十一日、二十一日开设市场,就叫集市,是便利交易的措施。
在村子里没找到现成的宅子,那就买地皮新建一个宅子。
此时的土匪还不能禁绝,为了保证岳父的安全,建一个小城,把村子围起来。还要建立一个五六十人的民卫队(相当于民兵),伍长以上都来自萧空宁的私人卫队,如果征集的兵丁人数不足也从卫队派过来。有这些措施就可以保证岳父一家的安全了。
这些工程在今年入冬之前能完工。
这里有个问题,这么多工程的费用谁出呢?盖私宅等直接用于岳父身上的当然是萧空宁出银子。建城墙,养卫队等是用于地方的,当然的地方官府出钱。萧空宁没那么廉洁,只要不过分就已经是清官了。
未完待续。
—end—
